苏颂纪念馆
2020-0821

苏颂诗选

科学诗

科学诗是一个新概念,主要指宣讲科学道理、探索科学问题的诗作。它以科学性为基本内涵,以诗的灵感为契机,是一种融文学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新的文学样式,是科学与诗歌的结合。凡是采取诗的形式,讴歌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揭示科学真理,抒发科学追求,描绘科学真理的文学样式,都可以称为科学诗。科学诗的创作过程就是作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融合、交又渗透的过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揉科学性、文艺性于一炉,是科学与文艺联姻的产物,既闪烁着科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辉,也散发出诗人作为艺术家的灵感与才气。

 

苏颂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杰出的科技贡献,彪炳史册,不但让我华夏子孙引以为豪,而且也誉满全球,令世界各国人民称叹叫绝。当这样一位大科学家将他对科学的探索与思考发而为诗时,其诗歌便独具面貌了。现存《苏魏公文集》的十四卷625首诗歌,约二十来首可称之为科学诗。这些诗歌,题材涉及天文历法、地理矿产等自然科学的领域以及农业、畜牧、动植物、水利建筑生产技术等学科。这些诗歌兼具重要的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既是苏颂本人诗歌中的珍品,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苏颂精通天文历法,富有这方面的学识才能,在其诗赋中常有体现。十六岁时随父苏绅在扬州,遵父命作《夏正建寅赋》,赋成,颇受父亲苏绅的赞许,并激励他:“汝异时当以博学知名也。”他十九岁应进士试,试题为《斗为天之喉舌赋》;二十三岁再应省试,试题为《历者天地之大纪赋》,都是天文历法方面的题材,都取得了较高的名次。《历者天地之大纪赋》尚保存于《苏魏公文集》卷七十二,是一篇难得的歌咏天文历法的科学赋。苏颂在《观潮》组诗中一反既往诸家学说,明确地论述和分析潮汐生成的原因是“应月生”,还创作了《契丹马》等有关畜牧业的科学诗,歌咏异族饲养马的经验技术,表达了诗人重视畜牧技术的科学思想,更有以水利工程建设为题材创作的五言长诗,可以从中看到正确的工程设计、得当的技术措施、兼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施工者的建议等等。



使辽诗

经过多次斗争,宋辽于1005年停战,签定和议,结束敌对状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百余年,宋辽两国息战事,通往来,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北宋在经济方面有所失,但赢

得了和平宁的生活环境与边境地带的平安,人民群众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得到

发展。在这一百余年间,北宋许多著名文人都有充当使臣的生活经历,并写作了许多记录交聘的诗作,今人习惯上称为使辽诗。苏颂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使臣,也是较早创作使辽诗的一位。

 

苏颂身兼政治家、科学家的双重身分,其诗歌创作上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家、科学家特有的冷静、务实与深沉。他曾先后于熙宁元年(1068)、熙宁十年(1077),分别担任贺辽太后生辰使、贺辽主生辰使,两次出使辽国,作有《前使辽诗》三十首、《后使辽诗》二十八首。这两组诗作,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主题鲜明,内容详尽,注重写实。

 

大体来说,其使辽诗主题可分为如下几类:描绘辽国自然景观及异域风俗人情;表彰豪杰;嗟叹行旅苦辛,抒发思乡情怀;评价和议政策。苏颂敏锐地注意到契丹在战争中掳掠长城以南地区的汉人,这些汉人的到来,带动了契丹农业的发展;他还认识到游牧、射猎在契丹社会生活中的主要地位,这种游牧田猎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民族传统的延续。游牧民族的民生问题也是苏颂关注的重点。契丹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类型,决定了牛羊肉、奶、皮毛在食物、衣着构成的重要地位。苏颂使辽诗中也有对宋代和议政策的评价。宋辽的和平,奠定在澶渊之盟上,这个盟约是以宋朝政治上的让步,经济上的牺牲为前提的,可以从诗中看出他在政治上是主张宁和勿战的主和派。

 



总之苏颂使辽诗不是那种纯粹的吟咏性情之作它客观、细致、具体写实性强有科学家的严谨和史家的实录精神为认识辽代我国北方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透过这些诗歌我们亦可一窥北宋文人及宋诗内敛、好发议论等特点因之也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