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纪念馆
2020-0814

《苏魏公文集》

image.png

《苏魏公文集》由苏颂幼子苏携编成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是研究宋史及苏颂的重要文献,但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文集内容

《苏魏公文集》全书约70万字。

image.png

1至14卷是诗,因其诗多为朋友赠答,游宴吟咏,初读感到多是抒发士大夫的情怀,给人以平泛之感。但深入研究,则发现苏颂的科学诗、《使辽诗》都别具特色,其诗歌的史料价值,在宋诗中独树一帜,弥足珍贵。他赠答之诗友,多为政界和文坛之名人,对研究宋代政治改革和文风嬗变也很重要。其诗思想性和艺术风格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image.png

15至20卷是奏议,这是《苏魏公文集》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议武举条贯》、《论制科取士乞加立政策等增取人数》、《议学校法》、《议贡举法》等,表达了苏颂的教育思想。

《论胡免罪名》、《同两制论祖无择对狱》、《奏乞今后冲改条贯并委法官详定》、《奏乞春夏不断大辟》等奏议,充分体现了苏颂的法律思想和宋代在法律上存在的弊端。

《请别定县令考课及立乡官》、《奏乞体量放税》、《奏请考校知县县令盗贼为殿最》、《奏乞粜官米济民》等奏议,含蕴了苏颂忠于君主,热爱百姓的民本思想。

《奏乞专差官开修府界至京沟河》、《奏乞开修破藏口复三堂分杀黄河水》、《议疏浚黄河》等奏议,陈述了苏颂对水利事业的真知灼见,对当代的水利建设仍有参考价值。

image.png

21至28卷是内制。宋代,皇帝的谕旨(词头)由中书送翰林学士起草,称内制,内制多为机要任命。《苏魏公文集》的内制包括赦书、麻、诏书、敕书、批答、口宣、外国书、册文、青词、斋文、祝文、乐章、春贴、教坊作语、祭文等内容。

《明堂赦书》是祭祀上天和祖宗,并大赦天下的赦书。

是诏书的一种,因唐宋任命大臣用黄白麻纸颁诏,所以,即用麻为这种诏书的代称。文集所收之麻,为太师文彦博、皇叔徐王灏、南平王李乾德等加食邑制的诏书。

苏颂所制诏书,多为对皇族、贵戚、重臣辞封的允与不允之昭示。有《赐皇弟贺礼毕答诏》《赐贵妃苗氏以下贺礼毕答诏》、《赐新除门下侍郎刘挚辞免恩命不允诏》等。

敕书是对地方官民、僧道、少数民族首领的封赐和对进奉的奖谕。有《赐诸路知州职司及总管钤辖至使臣衣袄敕书》、《赐诸路藩官及溪洞蛮人初冬衣袄敕书》、《赐五台山十寺僧正省奇以下奖谕敕书》等。

批答是对臣僚谢辞封任奏章的批复之诏书。有《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左承韩忠彦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赐平海军节度使驸马都尉李玮上第二表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等。

口宜是皇帝谴使慰问近臣、邻国使者,或有所赐与,由翰林学士撰文,称为口宣。皇帝的简单批答也常用口宣形式。如《赐皇叔徐王灏生日礼物口宣》、《赐大辽贺坤成节人使银钞锣等口宜》、《赐太师文彦博生日礼物口宣》等。

外国书是由翰林学士起草的致外国皇帝诏书,如《皇帝回大辽皇帝问候书》、《皇帝贺大辽皇帝正旦书》、《皇帝赐夏国主进奉贺正旦马驼回诏》等。

册文是皇帝祭祀先皇所用的祭文,有《太皇册文》、《太宗册文》、《宣祖册文》等。

表是皇帝敬致太皇太后、先祖、神庙的表文。有《皇帝宿斋第一日问太皇太后圣体表》、《明堂礼毕奏谢内中诸殿阁三清诸圣等表》、《永厚陵等处泥皮坠落修完奏告懿德皇后英宗皇帝表》等。

青词是每逢节日或灾异在著名宫观建水陆道场,由翰林学士起草表文献给天神。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称青词。宋代祈晴、祈雨等也都用青词。文集中有《中太一宫谢晴青词》、《西太一宫开启神宗忌辰青词》、《景灵宫天兴展雅饰了毕开光明奉安奉告圣祖御容青词》等。

斋文祝文是节日或灾异时由翰林学士起草,在佛寺献给神佛的表文。文集中有《相国寺开启谢晴道场斋文》、《后苑华景亭告五龙之神祝文》、《五岳四渎等处祈雨祝文》等。

乐章是皇帝在节日或庆典所用的词曲及贺词,也由翰林学士起草。如《正月一日皇帝御大庆殿受文武百僚朝贺行上寿之仪乐章》、《内中侍御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内中侍御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等。

春贴子即春联,由翰林学士起草,用于皇帝、太后、太妃之殿阁。如文集中《皇帝阁六首》、《太皇太后阁六首》、《皇太妃阁五首》等。

image.png

48至50卷是启。启是苏颂写给各种臣僚的致谢、恭贺奉答之词。致谢类有《谢运使学士》、《谢集贤相公》、《谢知府密学》等;恭贺类有《贺枢密谏议》、《贺判府太尉相公》、《贺安抚侍读侍郎》等;奉答类有《回知府观察》、《回祥符知县郎中》、《回伴读郎中》等。

image.png

51至54卷是碑铭。55至62卷是墓志。古人死后,请其挚友、臣僚撰写的碑文,立于墓前为碑铭。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收入文集的碑铭有《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钱起居神道碑》、《皇城使李公神道碑铭》等;墓志有《太子少傅致仕赠太子太保孙公墓志铭》、《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李公墓志铭》、《太常博士张君墓志铭》等。这些碑铭可补《宋史》本传之不足。

63卷是行状。只一篇,为《朝请大夫太子少傅致仕赠太子太保孙公行状》,记死者生平事迹。

64卷是记。10篇,有《江宁县令题名记》、《起居院题名石柱》、《澶州重修北城记》等,是研究宋代散文的重要资料。

image.png

65至67卷是序。16篇,分三类。一类是医药书之序文,二类是文集的序文,三类是送同僚赴任之序文。医药类有《补注神农本草总序》、《本草图经序》、《校定备急千金要方序》等;文集类有《小畜外集序》、《吕舍人文集序》、《校淮南子题序》等;送同僚类有《送郭京评事序》、《送施龙图赴延安序》、《送杨该下第序》等。这些序言是研究苏颂编撰医书和整理古籍的重要资料。

68卷是书。7篇,均为写给僚友的信。有《与胡恢推官论南唐史书》、《上中丞谏议》、《与刘原父》等。

image.png

69至71卷是祭文。苏颂为同僚、师友、神庙所写祭文。同僚者有《祭王参政》、《祭杨尚书》、《祭刘丞相》等;师友者有《代杜丞相祭范资政》、《祭吕侍讲》、《祭故颖州通判鲜于都官》等;神庙者有《南郊礼毕祭诸庙》、《祭乔太尉庙祈雨》、《祭张公龙王庙祈雪》等,是研究宋代仕宦交往的参考资料。

72卷是杂著。22篇,多为题记,铭两篇,赋、诫、策问、字说各一篇。

二、文献价值

文集中有苏颂生平与家世的资料,可补《宋史·苏颂传》和其他史书之不足。如《家训诗》则对苏颂的生平经历叙述甚详。毛晋在评论《家训诗》时说:“晚年自叙百咏,可谓生平本传,虽汪彦章、周子充二序,不若其自述之详且核也。”苏颂所写《叔父卫尉寺丞景陵府君墓志铭》,详细地记载了苏颂人闽前的家世,也为一般史书所不载。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十四首》真实地表达了苏颂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意见,是研究苏颂吏治思想、经济观点和文化素养的依据。

苏颂致苏轼的狱中诗,记述两人同遭诬陷,被囚于御史台监狱,仅一墙之隔的情景,是研究宋代科坛泰斗与文学巨星交往的珍贵史料。

奏议中评述各种典章制度,考证各种礼制的源流,讲述唐以前之故事等,早就受到学人的重视。清代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评论说:“其驳吕公著、王安石等请复侍讲坐讲议,谓侍讲居侍读之下,若侍讲则坐,侍读当从何体?若亦许之坐,则侍从之臣,每遇讲说皆当坐矣。足考宋设侍读、侍讲学士,班制自有高下。自今沿之,而《宋史》不详,尤可补史阙。”

苏颂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们都十分注意他在天文、医药、机械方面的成就。而文集又为我们提供了他对水利设施、潮汐原因、畜牧饲养等方面的新资料。万岁墨的配制,龙云茶的制法,吐绶鸡的生态等,提供了新线索。

文集中对各种官吏的任免批答,为师友同僚所写的碑铭墓志,为我们提供了宋代上自宰相,下到县令的形形色色的官吏谱,为我们了解宋代的官吏冗滥提供了真切具体的材料。

苏颂通过《请重议加役流法》、《论省曹寺监法令繁密乞改从简便》、《奏乞重立不以赦降原免条约》等奏议表达了对法律的意见;通过《议学校法》、《议贡举法》、《议承重法》等申明了对教育的看法;通过《论东南不可弛备》、《论屯兵漕河大要》、《奏乞移屯禁军于真楚泗州就粮》阐述了对军事的观点。使我们能够有充足的史料研究苏颂的法律观、教育观和军事思想。

苏颂所写的医药古籍序文告诉了我们他在古医药书编撰与整理中的功绩;《华戎鲁卫信录总序》、《校风俗通义题序》、《校淮南子题序》说明了他在古籍整理中的贡献;《小畜外集序》、《吕舍人文集序》表达了他在文风改革中的作用。

《苏魏公文集》涉及苏颂的生平、里籍、家世、道德观、教育思想、法律思想、科学思想、诗的艺术风格等诸多领域。从实质上突破了文集于一般概念中仅有的文学意义,同时也超出了作品内容所起的间接反映社会、政治、文化、教育诸方面历史背景的作用,并且以第一手材料的优势显示出它的重要参考价值。苏颂的身居高位和博洽古今之才,更为《苏魏公文集》的文献价值增添了份量。

 

资料参考:《苏魏公文集》考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